二氧化氯很不穩定,無論氣態還是液態,均容易發生爆炸,所以其儲存運輸也比較困難。因而,二氧化氯一般采用現場發生制取。根據其制備的原理,可以分為電解法二氧化氯發生器和化學法二氧化氯發生器。不管采用哪一種發生工藝,評價二氧化氯發生器性能的優劣的標準應該是一致的,即轉化率、二氧化氯純度、有害副產物和安全性。


1、電解法
該方法由美國四價公司首先研制開發成功。其原料為食鹽,采用隔膜電解的方法制取二氧化氯,所制得的二氧化氯純度較低,一般在30%以下,同時混有Cl2、H2O2、O3等,且氯氣的含量較高,用于自來水消毒是否能夠避免氯消毒的副作用,還很值得懷疑。另外,該方法制作設備造價較高,電極易于腐蝕,管理復雜,故目前已很少使用電解法二氧化氯發生器。


2、化學法
化學法制備二氧化氯根據采用原料不同分為氯酸鈉和亞氯酸鈉兩種方法。
2.1 氯酸鈉法
以氯酸鈉和鹽酸等為原料,采用負壓恒溫工藝,制得的二氧化氯產率和純度均不高,目前通常稱為復合二氧化氯發生器。復合二氧化氯發生器以有效氯計一般在70%以下,仍含有一定數量的氯,而且原料轉化率低,操作較復雜。從理論上說產品應用于消毒實踐中,不可避免會有氯化消毒副產物的產生,因此發達國家不推薦采用氯酸鈉為原料生產二氧化氯就是這個原因。從本質上說應該是說生產二氧化氯和氯氣混合物更為貼切,籠統地稱為二氧化氯有混淆視聽之嫌。所以應該進一步規范二氧化氯的生產以及產品命名,以免誤導市場,損害消費者利益。
2.2 亞氯酸鈉法
以亞氯酸鈉為原料的二氧化氯生產方法統稱為高純發生方法,其二氧化氯發生器被稱為高純二氧化氯發生器。它包含兩種:一種是與氯氣(可以用HCl和NaClO反應來代替)反應,另一種是與鹽酸反應。
以亞氯酸鈉為原料的二氧化氯生產方法統稱為高純發生方法,其二氧化氯發生器被稱為高純二氧化氯發生器。它包含兩種:一種是與氯氣(可以用HCl和NaClO反應來代替)反應,另一種是與鹽酸反應。